许世友是新中国那些打天下的将军里,个性特别突出的一个,他既大大咧咧又心思细腻,做事爽快,爱恨分明。他对毛主席感情特别深,还有过一些“不一样”的经历。
举个例子,毛主席离世后,许世友带着枪进了京去祭拜。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,各种传言满天飞。到了1981年,更是有人说他要带着枪跟邓公对着干。但许世友呢,他很识大体,跟着中央领导的步伐,用别的方法把那些流言蜚语给怼回去了。
许世友这人,从土地革命那会儿起,就在人民军队里出了名,当过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军头头。但说到长征路上,红四方面军的头儿张某,他犯了点儿错。这事儿吧,后来三大主力在陕北碰了头,结果有些红四的将领也跟着吃了挂落。
那时候,许世友一肚子火,就找了5个军长、6个师长、20多个团长,还有2个营长,打算一起跑路去找刘子才。还好王建安脑筋转得快,觉得这事儿不对劲,赶紧往上报了。要不是因为他,这些人差点就闯下大祸了。
许世友身为组织里的关键人物,有些将领提出建议,觉得应该对他进行严厉处置。但毛主席觉得,现在最要紧的是大家团结一心。要是判得太重了,两大方面军之间就会产生隔阂,影响团结。因此,他主张对许世友的处理要宽松一些。
为了留住这批同志的心,主席亲自找他们一一聊天,特别是对许世友,毛主席耐心劝说了好长时间。他对许世友说,张某是个人的问题,红四方面军是集体的荣誉,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,大家也别心里有负担。许世友听完这番话,感动得抱住毛主席大哭起来。从那一刻起,他就铁了心要跟着毛主席走。
在今后的几十年时间里,毛主席和许世友之间的关系,远不止简单的领导和下属那么简单,很多时候更像是一对老朋友。许世友爱喝酒这事儿,在部队里是出了名的,他基本上是战斗打到什么地方,酒就喝到什么地方。
不过喝酒对身体真的挺有害,还老因为喝酒耽误事儿。毛主席还专门找他聊过这事儿:喝酒能结识朋友,这挺不错,但要是喝多了,把事情搞砸了,那就不行了,你心里有没有数?
许世友一听,心里咯噔一下,以为主席要让他把酒戒了,一下子不知道该说啥好。主席瞧他那紧张样儿,觉得有点逗,就继续道:“我知道喝酒不会让你误了打仗的事儿,所以我也不会拦着你喝酒。不过呢,有不少同志跟我反映过这事儿,老这样下去影响也不太好。要不这样吧,咱们定个规矩,你看成不成?”
毛主席对个人意愿的尊重,真的让许世友心里头暖洋洋的,他立马就一个劲儿地点头答应。说到具体要立下哪些规矩,毛主席大方地让许世友自己做主。
许世友琢磨了好一会儿,最后一本正经地跟主席说:这样吧,战前我布置兵力的时候不喝酒,战斗打着的时候也不喝,要是打了败仗,我还是不喝酒。您看这样可以不?
主席爽朗一笑:“行,那就这么定了。咱们定个规矩,你打了胜仗,我就让你痛快喝,但要是做不到,可别怨我处罚你。”这话许世友一直记在心里,过了很多年,每当想起,还是觉得主席真是大度,让他十分感慨。
这件小事情,真的能让人感受到毛主席对许世友身体的在意,还有他对整体情况的掌握。他这么做,既把该管的都管住了,又没有让人觉得冷冰冰的,反而很有人情味儿。要是能和这样的领导共事,谁能不从心底里佩服呢?
新中国成立后,他俩都忙得团团转,但毛主席还是会时常叮嘱身边的人,让许世友少喝点酒,多顾顾身子骨。许世友压根儿没想过,后来竟是主席先走了。
在毛主席生命的尾声阶段,许世友其实早就知道了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的事儿。他心里头特别难过,于是就把报纸啊、画报上的毛主席照片都给小心翼翼地剪了下来,然后一张张地贴在了自己卧室的四面墙上,结果整个屋子里到处都是毛主席的照片。
了解他的警卫员透露,许世友特意这样安排,是为了确保无论哪个方向,他每天一醒来就能瞅见毛主席的身影,这份深情真的挺让人感动。
毛主席去世后,许世友迅速把军区的事儿安顿好,然后就急着往白云机场赶,打算和韦国清一起坐飞机去北京。可他俩左等右等,飞机就是不动弹,许世友心里直犯嘀咕,便让秘书去探探究竟咋回事。
秘书忙前忙后询问了一番,结果被告知因为天气恶劣,飞机无法起飞。许世友和韦国清耐心等待了一段时间,随后让秘书再次去确认,但得到的答复还是一样:天气不行,飞不了。
发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,许世友火了,他立刻叫人把飞行员头儿喊过来。飞行员头儿这才透露了真相,说中央有命令,不让带枪进北京,而许世友身上正好带着枪,因此飞机就不敢起飞了。
许世友大声问道:“哪个家伙下的命令?叫他直接给我发电报!”但电报最终没来,飞机还是照常起飞了。许世友拿着枪去见主席,这在以前根本不算啥,大家都习以为常。这次见最后一面,许世友心里头还是想着能跟往常一样。
到了北京,政治局的同志得挨个儿去给毛主席守灵。那天轮到许世友,可当他要进灵堂时,却被门口的警卫给拦住了。
警卫先给许世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,然后问他有没有带着枪。许世友直接回应说,自己习惯随时都带着枪,而且毛主席在世的时候也没说过不允许。
警卫接着告诉许世友,这里有条规矩,不允许携带枪支,就连首长也不行。许世友瞪了他好一会儿,问道:“这是谁定的规矩?”警卫答道:“是政治局定的。”许世友没好气地一把把他拨开,边走边嘀咕:“我也是政治局的人啊,我咋没听说过这规矩。”其余的警卫看到这一幕,也都不敢上前阻拦了。
许世友一见到毛主席的遗体,眼泪立马就下来了,他郑重其事地弯了三次腰行礼,之后就默默地站在了一边。那时候,整个大厅里,就他一个人腰间别了枪,这事儿后来就在外面传开了,有不少闲言碎语。
有人讲,许世友是因为怕“四人帮”暗中使坏,所以老带着枪。还有人说,许世友是为了守着毛主席的遗体,防止有人搞破坏。
对于这些事儿,许世友从没吱过声,他只是按着自己觉得对的路子去做。
后来在处理“四人帮”的问题上,许世友果断站队,选择了正义的一方。等到邓公重新掌权,他也毫不犹豫地站到了邓公这一边。
1979年,咱们跟越南起了冲突,那时候许世友大将军被邓老总直接挑中,当了东线的大当家。这明摆着是邓老总对他特别看重,信任有加。
1979年11月份,邓公接掌国家领导大权后,他打算打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。为此,他把《中共中央关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决议》初稿发给了不少干部,打算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拿出来一块儿商量商量。这里面啊,也谈到了毛主席的一些事儿。
那时候,全国大概有五六千人卷入了这场热议,涉及面广,人数众多,想保密简直难如登天,因此各式各样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1981年刚开头那会儿,有个说法挺离谱的。说是许世友听到有人在背后说毛主席的坏话,心里头那个火啊,实在憋不住,就拎着枪去找那些嚼舌根的人了。他还放出话来说,要跟邓公对着干。结果,这事儿闹大了,警卫员们也都赶了过来,两边就动了手。最后,乱成一锅粥,两个人没了命,还有一个受了伤。
许世友平时就爱随身带着枪,而且他特别忠心于毛主席。就因为这两点,这么个离谱的事儿,竟然真的有人当真了,还越传越凶。
军委的大佬耿飚,看到谣言闹得人心惶惶,就在开会前专门给军委下了道命令:别给许司令安排专机了,让他搭民航飞机去北京算了。
许世友得知此事后相当体谅,他跟秘书讲:“这次咱们就全力配合军委的行动。反正我这条命在战场上早就是九死一生了,再多一次‘被死亡'的传言也没啥大不了的。咱们就在候机大厅多待会儿,给那些造谣的人来个措手不及。”
去北京的那天,许世友带着秘书和警卫员,真的提前了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机场。到了北京,他们还特地多待了半个小时。好多人在机场看到这位老将军,都热烈鼓掌,这样一来,那些谣言自然而然就没了。
许世友将军其实相当机智,他办事总是天衣无缝。他的老战友贾若瑜就曾这样评价他:别看许司令外表粗犷,其实他那是外表粗犷,内里精明,心思细腻着呢。好多干部要是跟他比,那根本没法比,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。
靠着这份聪明才智,许世友顺利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